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风卷长缨缚“深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纪实
风卷长缨缚“深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纪实

风卷长缨缚“深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4:32:42  点击:15

详情

风卷长缨缚“深贫”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纪实

  

积石山县两会见面会现场。 王文霞摄

  本报记者 李炜 吴晓燕 缪翼 鲁明

  陇原深贫之贫,临夏首当其冲。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至今所辖8个县市均为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贫困人口26.01万人,贫困发生率14.66%,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如果将当年长征路上毛泽东诗句中的“苍龙”比喻成现如今的“深贫”,那么,在这场攻坚硬仗中,临夏州是否“红旗”在握、“长缨”在手?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敢死拼命的精神,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集中一切力量,攻克贫困中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时不足三年,摆脱贫困同步小康,临夏立下了‘军令’。”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靠常规的办法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一定要拿出超常规的工作举措,向摆脱深贫发起最后的猛攻。”

  上下同欲者胜。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送钱送物不领情到改换机制定“奖补”,从一户一策到帮扶责任清单到人,从移民搬迁到建扶贫车间,从实施粮改饲到龙头企业牵引,从在巴掌地里刨食到坐在家门口“卖风景”……一场“摘穷帽、拔穷根”的决战正在临夏大地以“超常规”的方式展开。

  建机制绑责任,定清单回头看——

  干部躬身实干出实效

  广河县城关镇十里墩村贫困户马由苏夫家中去年“落户”了两头有正规“档案”的母牛。“政府补助6000元,帮选种、培训、建立养殖档案。”马由苏夫打开基础母牛管理资料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照片,都记录在册。有了这个档案,牛长得肥美,日子有盼头了。”一份“牛档案”不仅记录了马由苏夫家牛的生长状况,同时也将记录他的脱贫过程。

  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指着档案上马由苏夫牵牛的照片告诉记者,养殖档案一式三份,扶贫干部、村委会、养殖户各持一份,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帮扶养殖责任到人。去年广河县在17个重点贫困村3850户共投入资金4597.5万元,补助发放基础母牛3850头。

  “帮扶责任到人是临夏全州上下脱贫工作重要机制之一。”临夏州扶贫办主任马秀兰说,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之间、州委州政府与州直相关单位之间、州委州政府与州上地级领导之间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了州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县级领导包乡抓村机制,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了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产业开发、态扶贫、兜底保障、驻村帮扶等11个专责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在临夏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时刻能被全州上下紧盯实现现行标准下26.0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热度所感染。“十年九旱的临夏,既盼老天下雨,又怕下雨,今年雨水多而集中,许多山区山洪成灾。”临夏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学志说,现在只要下雨天,各级干部的神经就会高度紧张,他们随时都会奔赴抢险抗灾一线,东乡县一个月前的水毁道路还在抢修之中。

  脱贫攻坚,每个干部身上的责任都是沉甸甸的。马秀兰递给记者两份清单,一份是“任务清单”,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每月月底下发到各县市和行业部门,为做好下个月工作提供遵循。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向各相关领导和部门分层次发送关注函,及时提醒各级领导关注和着力推动重点工作。另一份是“问题清单”,督查指导组督促有关部门加快重点工作进度,发现“任务清单”落实不到位的,逐项列出“问题清单”,责成县市、部门对位认领,一件一件制定整改措施。事后会逐条对照“问题清单”中的整改项进行“回头看”。“发现工作推进不力、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在全州进行通报,绝不姑息。”

  在临夏,单一个东乡县就还有48个贫困村、7.4万贫困人口,攻坚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必须把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最有实力的帮扶单位向特困县乡倾斜。“为了保障东乡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其工作力量配置可谓‘高规格’。”马秀兰介绍,州上一对一安排24名地级领导每人包两个村,着重抓易地扶贫搬迁、控辍保学、精准管理等短板弱项,全面指导“一户一策”政策落实和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及问题整改工作。“自从有了地级领导牵头,东乡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被极大提振了。”

  汽车爬过高林湾山的山路十八弯,来到海拔2350米的康乐县附城镇高林湾村村部,四面墙上贴满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情况,会议桌上摆满了一本本精准扶贫档案。“谁脱了贫、谁来扶、怎么扶,全村每个贫困户的档案资料都记录得细致入微。”翻开档案资料,村书记高世贵感触很多。

  康乐县精准扶贫指挥办公室就坐落在山脚下的县城里,墙上挂着《康乐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作战图》,以“八个准”明确了攻坚任务、阶段目标,打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康乐县扶贫办主任杨建军说,现在攻坚正酣,为了大家不来回折腾跑路,开会主要是视频会议,县级层面实行每周一例会、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乡镇和行业部门实行每天一报告、每周一驻点、每月一计划、每月一培训,村级层面实行每天一小结、每月一访视、每月一宣讲,细化实化量化了攻坚机制。

  摈弃“等靠要”,扶志加扶智——

  精神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7月31日,和政县三十里铺镇大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占良家里传来喜讯,他的孙子和孙女同时收到清华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孩子们一定要好好上学,靠知识改变命运。”马占良喜极而泣。

  “知识能改变命运”,处于深度贫困的临夏人民似乎对此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广河县三甲集镇三甲集社区、在和政县新营镇三坪村、在康乐县附城镇高林湾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崭新的幼儿园、小学拔地而起。“社区内配套了康家幼儿园和康家小学,娃娃走个三几分钟就能去上学了。”刚搬到三甲集社区的马麦来也最怕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迎刃而解了,“以前我家到镇里学校大约18公里山路,进出搭乘摩托车至少要40分钟。现在好了,随时搬来随时就可以办理入学手续。”

  针对山区孩子辍学严重的局面,临夏州委、州政府部署了“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学长制”,以最硬措施、最严问责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共劝返失辍学生15016人、劝返率达到98.4%。“再穷不能穷教育。今年州上计划投资1.2亿元,修建22所学校学生宿舍楼;投资1.17亿元,新健改扩建3个深度贫困县170所幼儿园;投资3985万元,对全州96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马学志说。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怕穷。在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少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当地基层干部的“头疼之事”。

  积石山县为了让一些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专门召开了一场由已脱贫户跟未脱贫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的“两户见面会”。

  “去年我养了14头牛,当年卖了9头,纯收入5万余元。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存栏15头肉牛,收益肯定比去年还要好。”在积石山县柳沟乡袁家村召开的“两户见面会”上,村民马社木给乡亲们讲起自家的变化,还拉着大家看他家的新房和新牛舍。

  马进彪是当地的贫困户,通过“两户见面会”,他听取了马社木的养殖经验,也动了心。“我打算借助政府提供的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买进7头牛。”从没养过牛的马进彪因为有了“技术指导”,心里也有了底。

  “‘两户见面会’让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定期不定期见面座谈,传授脱贫经验,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石山县县委书记马正业介绍,交流互动打开了贫困户的心结,激发了“我要致富”的内生动力。

  给钱给物给牛羊,扶贫政策怎样做到不养懒汉?和政县以奖补模式破题。该县实施“1 3 5”产业扶持工程,即通过奖补扶持,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至少有1名稳定务工人员,年存栏牛3头(或者猪30口、羊30只、鸡300只)以上,种植中药材(或皮特果、油菜、玉米等)5亩以上。

  和政县新营镇三坪村贫困户张华年初花9000元买了3头基础母牛,按照该县“政府直补到户”的政策,他得到了1万元补助。“‘1 3 5’产业扶持工程实施以来,群众依靠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空前高涨,发展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外出务工的数量和规模成倍增长,收到了规模和效益‘双倍增’的效果。”新营镇党委书记李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和政县已发放基础性补助资金1.15亿元,惠及1.15万户贫困户;全县养殖牛的数量净增1.5万头、增长42.1%,羊2.86万只、增长26.5%;外出务工人员净增5000多人、增长22.6%;啤特果种植面积净增2.5万亩、增长36.8%,油菜2万亩、增长24.2%,中药材8000亩、增长30.1%。

  奖补模式有效带动了贫困户依靠产业增收脱贫的积极性。在临夏州永靖县,当地采取奖补和绩效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对参加有组织输转在外务工达到180-200天、收入达到1.5万元的贫困劳动力,当年奖励9000元-1万元,同时把三年计划到户补助提前到2018年。

  大手牵小手,一户一策略——

  精准滴灌厚植传统种养业

  地处农牧交错区,临夏州农业增收的潜力来自哪里?让会种玉米的种玉米,会养牛羊的养牛羊,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临夏州找到了产业扶贫事半功倍的“金钥匙”。

  “养了6头牛,家门口种的5亩玉米主要作为牛的饲料。”和政县吊滩乡桦林村杨进才笑称自己只会养牛种地,“今年拿到了县上的5000元产业发展奖励,还打算花180元为6头牛购买保险,以防万一。”如今,杨进才一家4口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4500元。

  令广河县水泉乡牛康家村村民马尕西木欣慰的是,近两年来,县上大力推广“粮改饲”,他把家里种的两亩玉米都打成了青贮玉米饲料。“两亩地收的饲料够两头牛吃一年,能省一大笔钱。”种、养问题都解决了,马尕西木觉得日子有了新希望。

  在“无牛羊不成家”的广河县,一年前就在八羊沟流域的24个村、广通河流域的41个村同步展开“粮改饲”工作。

  “‘粮改饲’已经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农牧全产业链模式。”伊泽苑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银矿介绍,通过这个模式,土地增产了、农业增效了、农民增收了。贫困户毛哈比由把自家2.3亩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伊泽苑合作社,而他和妻子两人成了公司的产业工人。“每年4-9月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每人每月能挣2000元工资。”毛哈比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今年雨水多,玉米长势好。在伊泽苑饲料加工基地,一辆辆农用车将玉米秸秆运送到这里,再通过粉碎机、铡草机、抓草机、打包机、运载机开展一条龙生产,不到3分钟时间,一个1.2吨的饲料包打包完成,运送到库存点。

  “粮改饲”不仅成为推动旱作农业“第二次革命”的推手,也催生了当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据悉,去年广河县共带动1380户贫困户种植饲草玉米6500亩,加工饲料2.6万吨。今年预计全县将带动7116户贫困户增收发展,粮改饲助推精准扶贫的增收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广河种植、养殖的红火发展是全临夏州的缩影。临夏州农牧局副局长马海清说,全州共播种蔬菜24.99万亩、带动贫困户1.52万户,播种油料27万亩、带动贫困户3.3万户,种植中药材7.57万亩、带动贫困户2.01万户。以积石山县业卜湾村、广河县闫子村2个州级能繁母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县乡村大力发展能繁母牛养殖,全州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建设能繁母牛养殖村176个,带动贫困户1.43万户。全州加工玉米秸秆饲料142万吨、粮改饲面积9.9万亩,牛存栏29.61万头,羊存栏151万只。

  种多了、养多了,卖给谁、价多高?针对贫困户长期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或小型农合组织单打独斗状态,临夏州坚持把龙头带动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和政县依托八八啤特果集团,建成了万亩啤特果种植基地和百里啤特果长廊,采取保护价收购的方式,辐射带动全县34个贫困村、420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啤特果种植,户均增收4800多元;坚持集中规模养殖与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依托云发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带动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场12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892户,使650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户均增收6000多元。

  永靖县按照“国有龙头企业(民营骨干企业)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组建成立了注册资本21.2亿元的县属国有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把注册资本的70%按每股3万元的股权配享给全县3.8万农户,其中1.12万贫困户每户配享2股,公司每年提取总收益的30%用于滚动发展,剩余70%向农户分发“红包”,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挪穷窝能就业,改旧居办民宿——

  新业态照亮山里山外脱贫路

  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是临夏山区的真实写照。全域内数不清的沟沟坎坎,人均一亩多可开垦的山地,将就能填饱肚子。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是重要的扶贫举措之一。

  世代居住在广河县三甲集镇大山里的农户马麦来也,今年终于举家搬迁到了山下河岸边的平坦地带——由257座平房院落和19栋6层小楼组成的三甲集社区。要跟他一同搬到这里住的,还有三甲集镇南山、黑山、小洼沟和小沟4个村的村民。

  搬出来还得稳得住。为此,广河县在为贫困户找就业门路上也下足了功夫。以前靠几亩贫瘠的山地勉强度日,如今在车间务工,马麦来也从没敢想自己的生活竟然能有这样大的变化。她在皮毛剪裁车间里负责羊皮马甲的第一道工序,培训7天技术合格后就能上岗,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走进广河县电商创业孵化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入口处大屏幕上不断更新的“网络零售大数据”销售数字。“去年‘双11’当天销售额达到了1360万元。”电商创业孵化园负责人邓国智说,园区建立以来带动了当地产品销售也促进了贫困户就业,现在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生产、制作产品,然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海内外,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为了让马麦来也等所有搬迁农户在新家园稳定扎根,广河县针对贫困户劳动力年龄大、没有知识、因病因残、贫困户留守妇女和老人较多的特点,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电商 扶贫车间”6个,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带动1100多名妇女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加工业,让3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

  汽车沿着太子山旅游扶贫大通道行驶30多公里,就到了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草场沟。包莲英家的农家院位置很好,紧挨着刚修建的停车场。此时停车场已停满了游客的小轿车,她家就地改造的2间外加新建的6间客房已经全部预订出去。“政府补贴了10万元,借来了10万元。”开业20多天来,包莲英已经纯收入了五六千元,“如此下去,欠债很快就能还清。”

  建设初期,康乐县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选取3户示范户,摸索积累经验,动员鼓励其余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改造工作。同时,注重生态县的保护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毁一草一木,尽量保留村落的原始风貌,保持农村生态自然景观。

  据介绍,长期以来居住在太子山下的4个县30多万各族群众,由于山大沟深、林密路远,始终摆脱不了贫困。发展全域旅游产业成了全州上下的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州委州政府提出实施“修建一条沿太子山麓连接莲花山的旅游扶贫大通道,让一条道路把散落在贫困山区的一个个村庄连起来,通向世界;把一个个美丽的景点展现给世界,请客人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构想。于是,就有了今天一个个旅游景点脱颖而出,一个个贫困村开始走出贫困的景象。据统计,旅游大通道开工建设以来,康乐已建成旅游农家乐200多家,全州有30个村纳入国家旅游局免费帮助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为了避免“好酒也怕巷子深”,临夏州参加了北京举办的“三州”地区专题旅游扶贫营销活动,在央视2台和央视4台播出旅游宣传片。“河州牡丹”、永靖、和政冬季冰雪旅游为主的主体文化旅游节会已声名远播。

  除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外,生态扶贫与非遗扶贫同样是临夏州的特色所在。

  生态扶贫让不少贫困户捧到了“靠山吃山”的金饭碗,按照《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办法》,2018年全州选聘建档立卡贫困生态护林员1916名,与护林员签订护林管护合同,开展护林管护工作,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

  在去年新落成的临夏茶马古市,一座座古朴典雅的门市令人流连。这里集中了临夏州的非遗技艺,“葫芦张”将艺刻葫芦的基地建在贫困户的园子里,“马氏砖雕”招录了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户后生,传承非遗文化走出贫困。

  临夏脱贫,六盘山作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年计划脱贫9.6万人,明年计划摘帽6个县。”杨元忠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固然困难还有很多,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将继续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合力攻坚,以大整合带来强效应,以大格局促进大发展,早日缚住深度贫困这个‘苍龙’。”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